对老年人、儿童、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保护,是公众所关心的主要问题。12月1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燕明表示,对老年人群体而言,预防是第一位,而接种疫苗是主要预防手段,应观察老年人的基础身体数据和一般情况变化,判断其是否需要送医。
但是目前在老年人群体的疫苗接种工作中,仍存在疫苗犹豫以及接种疫苗为时已晚的疑问,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病毒传染性很强、传播速度快且过程隐匿,老年人只有尽快接种疫苗,且完成加强免疫,才能形成更好保护。
在我国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中,心血管疾病患者是主要群体之一,北京安贞医院常务副院长 周玉杰在发布会中表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坚持服药、控制好原有疾病的同时,应管理好情绪避免恐惧,并保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等良好生活习惯。
在疫情防控中,老年人是特别需要保护的重点人群,相比之下,老年人患病后重症发生率较高。李燕明认为,对老年人群体的保护中,预防是第一位的。
首先需要接种疫苗,包括全程疫苗和加强疫苗。接种疫苗后,可明显降低老年重症感染的发生率。
第二,当前情况下,老年人应减少外出,尤其避免前往人群较为聚集的密闭场所,如必须前往,则必须佩戴口罩,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外界接触,回家后必须洗手。
第三,需加强通风,同时在通风过程中注意老年人保暖问题,可以使老年人处于其他房间,通风结束及室温恢复正常后再返回。
第四,老年人往往合并有部分基础疾病,基础疾病现阶段必须得到良好控制,不能因害怕前往医院取药而停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购药,或让亲戚朋友购药。
第五,老年人在近期需规律生活,无需太过紧张,规律睡眠、保证营养,但不能暴饮暴食。此外,需尽量减少烟酒的接触。
如果共同居住人感染新冠病毒,李燕明表示,需尽可能减少老年人接触病毒的机会,如条件允许,可使老年人前往其他居所。如条件不允许,则需为老年人提供独立房间,关好门、加强通风。此外,应加强环境消毒,例如卫生间、门把手、水龙头等公共暴露环境,患者接触后,必须清洁消毒。除此之外,还应关注老年人的情况变化,如果出现问题,早期进行识别,早期诊断。
jjb
对老年人群的保护而言,预防是第一要务,但老年人如果出现咳嗽、发烧等症状,应如何应对?李燕明表示,老年人和儿童在冬季均易出现呼吸道感染,需加强对老年人的观察,了解老年人的基础情况,如基础心率、基础血压、每分钟呼吸频率、基础体温等。对于有心肺疾病的老年人,还需了解其基础外周血氧饱和度,一旦感染,应观察这些基础数据的变化。
除基础身体数据外,李燕明介绍,还需观察老年人一般情况的变化,例如其意识状态、精神状态、大小便及进食情况,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考虑就医。首先,症状持续或加重,例如发热持续以及加重倾向。其次,出现新的症状,例如胸痛、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无法进食、恶心呕吐、嗜睡、定向障碍等,都是危险信号。此外,基础疾病加重,例如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出现心绞痛,患有慢阻肺或哮喘的老年人病情加重等。“除此之外,一些基础疾病不太稳定的老年人,或80岁以上高龄老人未接种新冠疫苗,这组人群是出现重症新冠肺炎中的高危人群,需要格外重视。”
接种新冠疫苗是老年人预防感染的主要手段,然而在老年人中也存在接种疫苗犹豫的现象,部分老年人认为,在家独居与社会接触较少,没有必要接种疫苗。对此,王华庆认为,独居不意味与社会完全隔绝,在新冠疫情流行早期,由于传染源不广泛,对大多数人而言感染风险相对较低。但目前病毒传染性很强,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过程隐匿,在一些地区已出现持续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对包括独居老人在内的任何人而言,感染风险在增强。假如老年人一直未接种疫苗,其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最大。”
除疫苗犹豫外,当前也有部分老年人认为,接种新冠疫苗为时已晚。对此,王华庆表示,未完成疫苗接种的老年人应尽快接种,而疫苗接种后产生保护作用,确实需要一定时间。“一般在接种疫苗后,抗体可在1-2周时间产生,但产生比较高水平的抗体需全程免疫后4周左右。不过,开展加强免疫后产生抗体的时间更快、更短,产生的抗体水平也更高。因此,老年人只有尽快接种疫苗,且完成加强免疫,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作为重症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老年人普遍患有基础性疾病,新冠病毒的感染会导致其基础性疾病风险加剧。而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主要基础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心血管病人数达到3.3亿,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感染新冠病毒,应如何进行居家治疗并控制基础疾病,周玉杰认为,心血管基础疾病患者如感染新冠病毒也不必太过担心,在家中必须将原有疾病控制好,服用基础药物。除高烧后多喝水可能影响心衰症状外,如缓解肌肉酸痛用药和心血管治疗药物,目前尚未发现二者间存在不良反应,大可不必焦虑。“需要关注的主线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和加重,应将心脏基础疾病管理好,用好原有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增加机体免疫力,改善自身睡眠质量,克服焦虑思想。”
“很多心脏病患者由于集中听到很多消息产生恐惧,导致其疾病加重,所以大可不必恐惧,克服这种心理。此外,需长期服用心血管疾病防控药物,不要停药,停药可能诱发或加重疾病。如有持续性胸痛,还需要前往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周玉杰表示。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在家中做好防护、避免感染,周玉杰表示,吃好睡好且避免焦虑十分重要。要合理膳食,根据心脏病特点,低盐、低脂饮食,要注意蛋白质、糖和脂肪的合理比例。同时,要注意自身情绪,恐惧新冠病毒可能会加重心脏病。
第一是合理膳食,糖油盐过度摄入不利于健康,会增加心脏负荷,一定要控制糖油盐的摄入;
第三是适量运动,居家期间,心血管基础疾病患者应要注意肢体肌肉运动,进行哑铃等无氧运动。第四是心态平衡,要战胜恐惧,努力使心血管疾病不发展成为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