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B竞技宝app近日,感染新冠康复后出现的各种症状引发网友关注。“阳后小心病毒性心肌炎”“白肺是怎么出现的”“转阴后出现肺炎或是继发性感染”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搜。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教授彭志勇介绍,我国新冠感染者大多在感染第一周后就会好转,逐步进入康复期。
但是,如果第二周症状持续,甚至变差,则说明病毒感染并未消除,甚至有发展成危重症的可能。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专家,提醒你感染恢复期的几个危险症状。
发表在医学期刊《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介绍,新冠重症患者平均在第7天入院治疗,第8天出现呼吸急促症状,第9天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第10~11天进入ICU。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在武汉新冠肺炎救治早期曾指出,新冠患者发病第二周是病情进展关键窗口。而第二周加重的关键因素是“细胞因子风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付萍表示,感染第一周通常都会发烧,甚至有呕吐、腹泻的情况,免疫系统经过长时间“作战”,处于严重的应激状态。
这期间,有人体重会下降三到五斤,这是因为身体在患病期间消耗了大量的肌肉、血清蛋白和营养物质;有人还可能会出现胃口不好、疲劳乏力的症状。
另外,部分患者会有消化道症状,导致营养素吸收功能障碍,或者因短期味觉和嗅觉功能的减退或丧失,引发食物摄入不足和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功能进一步减弱。
“阳了”之后的第二周,身体仍十分虚弱。即便抗原转阴,抗体上升也很缓慢,要到28天左右才达到高水平。尤其是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老年人,可能需要3~6个月才能恢复。
因此,阳康第二周十分关键。如果这期间过度劳累,做剧烈运动、加班熬夜、干重体力活等,很可能导致康复进程逆转,久咳不愈,身体乏力,甚至会因为免疫力下降而“复阳”。
彭志勇指出,虽然所有年龄段的人都有感染新冠后发生重症的风险,但是以下人群风险更高,要特别关注:
年龄大于65岁、孕产妇、未接种疫苗、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神经认知障碍、肥胖症)等的人群,以及各种免疫抑制人群,如需要透析、放化疗、、先天性免疫缺陷等患者。
彭志勇强调,新冠感染后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以为一周左右就可以“满血复活”了。
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虽然核酸、抗原检测结果已经转阴,但机体尚未恢复到病前水平,自我防护和必要的康复调理不能少。
目前正值冬季,南方地区室内气温低,极易受凉、感冒,加重病情。建议减少在高热或发病期间洗澡。
避免紧张、加班、熬夜等情况,尤其有病毒性心肌炎的感染者,恢复期1个月内不建议剧烈运动;如有可能,可午休20~30分钟。
付萍强调,相比年轻人,老年人生病后身体消耗巨大,体内营养流失严重,恢复起来很慢,尤其要注意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吞咽咀嚼能力差的老人,可以熬点鸡汤、牛肉汤来喝;肠胃不好的老人仅用膳食补充,短时间内无法吸收太多,可以选择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进行全营养补充。
建议少量多餐,食物多样,多吃新鲜蔬果、大豆、奶类、谷类食物;适量吃鱼、禽、蛋、瘦肉,优选鱼虾、禽肉和瘦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油炸油腻食物;保证饮水量,首选白开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最新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参考方案(2022年12月版)》中提到,出现以下情况需要考虑病情加重可能:
有的老人在严重低氧(甚至血氧饱和度低于70%)时,仍没有显著呼吸困难症状。
彭志勇建议,有老人的家庭常备血压仪、血氧仪、体温计等,定时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血氧饱和度要维持在93%以上,一旦低于这个指标,很可能有重症风险,应尽快送医。
病毒性心肌炎通常发生在病毒感染后期或感染1~2周后,20~40岁青壮年比老人、儿童更易“中招”。
彭志勇提醒,若康复期出现低烧、胸闷、疲惫及明显的心悸症状,每分钟搏动持续超过100次、小于60次,或不规律搏动,建议及时就医,查一下心电图、心脏彩超和血液。
如果新冠感染超过2周,咳嗽持续10天以上,且咳嗽症状不减轻者,或存在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最好做一个胸部CT判断有无病毒性肺炎。
有基础疾病的老年高危患者,感染后应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避免发展为危重症。
从“阳过”到“阳康”这个过程,有的人会现焦虑、失眠的症状,尤其是家里有考生、老人、孩子的人群。
付萍说,如果相关负面情绪持续超2周,一定要积极进行心理调适。可以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正念打坐、冥想等自我调适,也可与家人、朋友多交流,必要时应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