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重新发明的印度文化(三)瑜伽竞技宝jjb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23-01-08 21:08:15

  JJB竞技宝app我之所以会定居在南印度这边,是因为跟印度基友一起搞瑜伽学校,所以就有好几个读者想让我写一下印度的瑜伽。其实我并不是管教学这一块的,对瑜伽的了解很有限。所以写这个题材之前,得先做大量的功课;而且要自己先消化一遍,因此一直拖着。

  虽然我不是瑜伽专家,但我的印度基友可是一等一的瑜伽大师。他的级别有多高呢?瑜伽圈子里能拿的学位他都拿了。他属于专门培训瑜伽教练的教练,具有他这个资质的瑜伽老师全上海一共只有12个。人家是正儿八经婆罗门出身,自打六岁起就修习瑜伽,师从艾扬格(B.K.S.Iyengar)本人,算是现代瑜伽的正统传人。

  为了写这个关于瑜伽的文章,前两天刚和基友小聚了一下。我太太说起自己现在正在跟着油管上的视频练瑜伽,基友立马就跳了起来:Never, never, never follow those videos! Especially on YouTube!(永远永远永远不要跟着那些视频练瑜伽!特别是油管上的!)

  我这个基友虽然自己是瑜伽大师,却很不待见健身房瑜伽,更别说网络视频瑜伽了,在他看来很多所谓瑜伽都是招摇撞骗的“假瑜伽”。这个我特别能理解,当你在某个领域修炼到了某种境界之后,必然会曲高和寡,然后与这一领域产生割裂,因为我在摄影上体会过这种心路历程。

  我算起来不间断拍照也有十五年了,拍了五十多万张照片,基本上各种技术、手法、风格都尝试过。现在回想起来,早年拍照片的主要驱动力是为了获得别人的点赞和认可,特别在乎别人对“作品”的评价,自己也各种模仿那些名家大师。

  拍照这件事其实就跟卖油翁一样,是能够训练成意识本能的。我如今拍照是一个什么状态呢?看到任何一个场景的瞬间,我就知道相机应该在哪个位置、多少距离、什么角度、什么焦段、对焦哪里、如何构图、可能会碰到什么问题、后期要怎么调整、最后输出是什么效果……总之我的脑子可以直接把场景转换成照片,这个转换过程不需要思考过程,纯属训练了超过一万小时之后的意识本能。一旦训练出这种意识之后,眼睛可以看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跟我出去拍过照的人都知道,大家站在同一个位置,很多东西我看得到但他们看不到。

  当到了这样一种从心所欲的阶段之后,仅仅是拍出“好看”的照片就完全无法满足我了,开始走上一些“旁门左道”——拍的东西越来越私人、越来越晦涩。然后就会出现了一些让我自己哭笑不得情况:随手记录的一些糖水片,大家疯狂点赞;我真正想表达一些东西的照片,大多数人都看不懂。到了这种阶段之后,我就不会在乎别人怎么评价我的照片了——拍出让所有人“点赞”的照片实在是太容易了,而被“理解”则可遇不可求。

  假如你向普通瓜众分别展示冷军和毕加索的油画,瓜众必定盛赞冷军,而对毕加索嗤之以鼻。但毕加索才不会在乎那些瓜众怎么看待他,因为他13岁就已经画得跟米开朗基罗一样好了,之后花了一辈子才学会如何像孩子一样画画。

  由于自己对摄影的认识和理解跟大众的主流观点渐行渐远,而且在技术上也已到达瓶颈,从前几年起,我越来越懒得发自己拍的照片,越来越无法认同主流摄影圈,也越来越不愿意公开谈论摄影,于是渐渐与摄影这个圈子割裂——任何艺术形式都需要基于某些技术手段,技术可以交流;艺术则更近似于哲学,是条孤独的道路。

  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自己拍照拍得有多好,只是想说,在一个领域深耕到了某个程度之后,对主流的背离往往是一种必然。

  瑜伽也是一样的道理,大多数现代人所知道的瑜伽,是一种已经被刻板印象绑架的体育锻炼,与之前的传统瑜伽体系几乎没有任何相似之处——而这是时代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说吧:传统瑜伽就好像是整个古典美术体系,包括雕塑、绘画等,有大量的不同流派,必须接受过严格的理论和技法训练,没有任何人能掌握所有的流派;现代瑜伽就像摄影,谁都能上手,但终归是被真正的画家们所不齿的。

  有些人可能听过一个说法:Yoga一词来源于Yoni(瑜尼)和Linga(林迦),Yoni是女性生殖系统或会阴,Linga则是男性生殖器,所以Yoga一词就是男女生殖器的结合。这个解释非常具有猎奇性,而且似乎也有理有据,信者众多。我为此专门去问了上海外国语学院专门研究印地语的教授,他表示这个说法十分牵强附会,事实上Yoga一词源于梵语词根Yuj,英语里的Yoke也是来自这个词根,意思是——轭。

  “轭”这玩意儿现代人已经不大熟悉了,过去的人用牛拉车,轭是套在牛身上的那个东西,并且可以用来控制牛。这个词引申一下就有了“结合”、“附加”的意思,瑜伽正是源自这些含义。

  但“瑜伽”指的并不是Yoni和Linga的结合,而是身心合一、天人合一、梵我合一。印度教的终极追求和目标就是让生命从无尽的轮回中解脱——通过“梵我合一”,将精神与自然合二为一,从而获得解脱(Moksha)。“轭”是把牛跟车连在一起并起到控制作用的工具,“瑜伽”则是把身心、梵我结合在一起并进行控制的“法门”。

  另外有说法认为瑜伽来自梵语Yujsamadhau一词,意为“专注”,我个人认为这种解释也有些牵强附会,仅供参考。

  世界上最早的关于瑜伽的著作《瑜伽经》(Yoga Sutras),是一本关于古代瑜伽知识的合辑,里面的内容是在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4世纪之间陆续编写的,由印度哲人帕坦伽利(Patanjali)整理成书,将瑜伽分成了八个分支,这便是现在很多瑜伽爱好者所熟知的“阿斯汤加”(Ashtanga)。

  梵语中Asht意思是“八”,Anga是“肢体”,“阿斯汤加”代表了瑜伽的八种法门,也叫“八支瑜伽”:

  5.制感(Pratyāhāra):用精神力量把五感从外界刺激的奴役中解脱出来,断绝感官对内心的影响,也称调心、摄心。

  8.三摩地(Samādhi):即“三昧”,让正念充满内心,和宇宙合二为一,超越意识的境界。喜悦、快乐等情绪都消失,只有内心出于极度宁静、微妙、殊胜的状态。

  所以大家有没有发现传统瑜伽其实是一整套修行方法,从外在的行为规范到内在的身心调节,最终目的就是彻底控制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实现“梵我合一”。值得一提的是,《瑜伽经》的原著文本里面没有描述过任何具体的体式(Asanas),对体式的描述就是“稳定而舒适的姿势”,任何会引起疼痛或不安的姿势都不是瑜伽体式。后人对《瑜伽经》进行注释的时候才加入了对体式的具体描述,但最早也就12种打坐冥想的坐姿。

  又称“力量瑜伽”,但不同于后来美国人发明的Power Yoga。Hatha的梵文原意为“执着、坚持”,最典型的就是体式(Asana)的练习,所有需要使用身体的修行都可以归纳到哈达瑜伽里。而印度教里那些为了开发自己身体潜能,变着法儿折磨自己的苦行僧都可称为瑜珈士,像闭气、绝食、身体穿刺等行为都可算是哈达瑜伽。我个人觉得磕长头也算是一种“哈达瑜伽”。现代健身房瑜伽则几乎全部都是哈达瑜伽。

  又称“罗阇瑜伽”。奉《瑜伽经》为主要经典,强调通过阿斯汤加八支瑜伽法门对身心进行训练,尤其着重于与冥想,以达到梵我合一。目前印度有些寺院团体仍以胜王瑜伽作为法门,而佛教的一些修行方式也与其极为近似。

  又称“知识瑜伽”。通过辩证、反思等精神实践方法探求真理的瑜伽,不断追问“我是谁”、“我从哪儿来”之类的哲学问题,寻找人生和世界的真相,从而寻求解脱。在修行智慧瑜伽的过程中,印度次大陆得以发展出大量哲学观点。以印度人的观点来看,中国的老庄以及西方的一些哲学家都可以视为智慧瑜伽修行者。

  又称“信爱瑜伽”、“奉爱瑜伽”、“至善瑜伽”。通过虔诚地将自己奉献给神灵(类似于中世纪天主教的一些修道院修士)、以冥想唱诵等严谨的宗教生活态度、以及积极行善来达成自我救赎的解脱。笈多王朝时期印度教的巴克提(Bhakti)运动便是以此为核心。

  又称“业瑜伽”、“羯磨瑜伽”,通过积极入世、无私忘我地为他人谋福利、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利益、修持善业以求得解脱。甘地就是个行动瑜伽奉行者,那些“从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行为都可以看做是行动瑜伽。

  后三种瑜伽被印度教视为通往终极解脱的三种典型途径(Margas),胜王瑜伽后来被加入成为第四个途径,瑜伽即是修行。

  换言之,身、心、知、情、意五大瑜伽里面,身瑜伽——如今最流行的哈达瑜伽反而是最基础、最不入流的,因为无法通往解脱,直到后来出现了密教。

  一讲起密教很多人就来劲了,因为这玩意儿猎奇啊,有各种耸人听闻的旁门左道。而且由于密教的有些修法是不对外公开的,自然就会生出许多真假难辨的传闻来。

  真相其实也没那么玄乎,密教的本质归根结底还是修行法门。所以密教发展出来之后,就多了两种新瑜伽。

  又称“咒语瑜伽”。Mantra这个词来自泰米尔语,Man是“思考”的意思,加上后缀-tra就是“思考的工具”,语言是思考的工具这个说法本身没毛病,不料发展成了“语言崇拜”,于是Mantra这个词就成了咒语、真言、梵颂、密语,在宗教上被赋予了祈福、消灾、驱魔的功能。大家看《西游记》里,五行山本来压不住孙猴子,但贴一张六字真言的符纸,猴子就出不来了,这就是对语言力量的崇拜。

  很多派别都非常注重持咒、唱诵,因为长时间专注、心气合一的唱诵确实很容易引发宗教体验,效果强烈而简单。我认识不少持咒的藏传佛教信徒都跟我讲述过他们念经之后获得“感应”的体验。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Mantra(曼怛罗)和Mandala(曼荼罗,坛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Tantra的梵文原意是“编织”,引申为理论与实践的系统结合,跟“秘密”其实没啥关系。之所以被称为“密教”、“密传”,是因为这种修行的法门由师徒之间秘密传承,着重于开发生命能量。

  生命能量这玩意儿的解释空间就很大了,很多东西都能扯上“生命能量”,比方说利用尸体修炼、变换物质修炼、利用太阳能修炼,当然还有就是大家都听说过的男女双修。这些东西外人乍一听难免觉得邪门,所以只好偷偷摸摸传授。

  我显然没机会练过密传瑜伽,所以这些修法我也讲不清楚,不过我可以稍微讲点大家最关心的双修。有一种密教理论认为性是世界存在的根源,所有生命都产生于,所以的能量特别大,被视为一种“力量物质”在一些仪式上使用。而在一些密教的修法中,视为金刚(Vajra),被视为智慧的莲花(Lotus of wisdom),被视为菩提心(bodhicitta),要求瑜珈士在中强忍住不,从而达到不朽。

  这种双修法后来传到了藏传佛教的密宗的无上瑜伽部(下面这段我没本事用自己的语言写,直接引用上原文了):

  “无上瑜伽部不认为双身法是单纯为了欲望而进行的性行为,而是一种特殊的禅修。《时轮金刚续》认为,

  ,细微风会进入中脉,在中脉停驻。身体中的赤白明点,也会在中脉中融合为一。

  此时,修行者会得到一种特殊的境界,称为大乐(Mahasukha)。在这种状态下,进行观想禅修,极易进入三摩地,证悟空性

  ,这称为乐空不二。但这种性行为,却不是指一般的性行为,而是藉以融化顶轮的四大,并且回转其过程。

  这种修行的先决条件是必须能够拥有能够控制明点不泄出的能力(也就是不能)。

  无上瑜伽部认为这是极秘密且危险的教法,只能传授给极少数具备高度智慧与证果的人,因为只要生起了一点点欲心,就相当于犯了邪淫。一般僧侣不许修习,否则可能要堕入阿鼻地狱,后来索性被宗喀巴大师废除了。如今也只有把显宗五部大论都学完的格西(Geshi)才有资格进入上下密院,接触密宗理论知识,正是为了防止密教修法被滥用。所以在座的女同学们要是碰到陌生人自称懂得密教修法,要带你双修的,请毫不犹豫地报警。

  密教的一些修法需要用到体式,于是带动了哈达瑜伽的发展。刚才不是说到是“力量物质”嘛,有一些理论相信是由头部产生并滴落到身体里的,并且这种物质是永生的仙露(Amrita)。练过瑜伽的人一定知道有一种体式叫做“肩倒立”,梵语名称叫Viparita Karani,意思是逆转训练。当初设计这个体式的目的其实是试图通过重力作用,让(性液)逆流回到头部,从而养育和保存这种能量巨大的物质。

  通过密教的一番骚操作,哈达瑜伽作为密教修行的辅助手段一下子得到了重视,到十五世纪的哈达瑜伽著作《Hatha Yoga Pradipika》(哈达瑜伽之光)问世的时候,哈达瑜伽已经确立了84个体式。我倒是觉得,哈达瑜伽在印度得到发展,有其必然性,不见得是完全沾了密教的光。

  在过去,神职人员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几乎在每个宗教中都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的佛教和道教都很注重体力劳动和养生,甚至还发展出了太极拳、少林功夫之类的武学来强身健体。哈达瑜伽在某种意义上就相当于印度教的“太极拳”,阿斯汤加瑜伽则充当了养生法,可以保持神职人员的健康。

  因为印度是一个“以劳动为耻”的国家。这种观念根植在印度教文化中,过去那些从事神职的高等婆罗门是绝对不能做任何体力活的,体力活都被视为十分低贱,连上完厕所都是佣人洗的。我印度这边安家的时候,买了一些沙发家具,去问邻居借工具自己在家进行组装。邻居看到就觉得很奇怪,说应该打电话给公司让他们派人来装。我说这个很简单啊,拧几个螺丝就好了,何必让人家专门上门来一趟。他说在印度哪怕只是拧一个螺丝,也是叫专门的工人来做的。

  这根源在于印度教的“洁净观”的问题,印度社会里大多数的体力劳动都被视为不洁、粗鄙、低贱。比方说过去中国和尚会在菜园子里种地干活,这需要自己挑水施肥吧,免不了也会伤害地里的小虫子……这些在印度教里都属于非常“不洁”的事物,侍奉神的祭司怎么能做呢?印度教中的各种工作都有其洁净度,连洗衣服都属于“脏活”,需要出力气的活也都是下等人做的,这就是为什么印度有钱人特别喜欢请佣人,那样的话他们可以避免接触“污染”。因此在印度社会里,大家习惯了各司其职。据我所知以前在印度的公司里,每个人只做自己分内的工作,通常不会轻易帮助同事,职责界线特别明晰,不知道这个现象现在有没有转变。

  哈达瑜伽训练对身体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强身健体的功效,可以改善这些神职人员的健康问题,甚至可以通过传授瑜伽改善他人的健康,树立神职人员的威信。这一特点使得哈达瑜伽丝逆袭,成为了五大瑜伽中唯一一个在现代大放异彩的门类。

  哈达瑜伽可能是最古老的瑜伽形式,在印度河文明遗址中就发现了疑似瑜伽体式的浮雕

  现代瑜伽起源于南印度,最早的奠基人叫做蒂鲁马来·克里希那马查里亚(Tirumalai Krishnamacharya,南印度的人名地名都很长,以下简称“T.K.”),1888年出生于卡纳塔克邦一个艾扬格种姓(Iyengar)的婆罗门家庭。

  对瑜伽有所了解的朋友肯定要举手了:哎哎,我知道艾扬格!艾扬格瑜伽流派很有名哒!

  嗯,我前面就说我基友师从艾扬格,但“艾扬格”最早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婆罗门种姓。这种姓最早可能源于Ayya-garu,Ayya是梵语Araa的变形,“高贵”的意思,雅利安(Arya)用的也是这个词根。Garu则是一个尊称后缀,因此“艾扬格”这一族祖上多半阔得很,说不定能追溯到某个神或者仙人。

  大家一讲起婆罗门,可能就会浮现起土豪劣绅、封建大地主的形象,觉得这些人整天作威作福欺压下面的低种姓。其实吧,传统印度社会中的婆罗门也有高低贵贱之分,有些从事神职或文书、教育类职业,也有些家道破落不得不从事世俗的职业——祭司一定是婆罗门,但婆罗门不一定是祭司。

  大多数婆罗门更像是“居士”一类的身份,整个社会对婆罗门有着很高的道德要求。他们要学习和传承大量的经文知识,要诚实、善良、自律、节俭、博学、不贪、不嗔、不痴、有同情心、有耐心、温柔而坚定、保持自身洁净性、不伤害任何动物……你说一个人要能把这些全做到,那不就立地成佛了嘛?

  鉴于道德基准线在那儿摆着,大多数婆罗门就算做不到尽善尽美,也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胡来。婆罗门是印度教社会秩序的制定和维护者,垄断了教育和行政服务,偏袒自己的阶级利益是必然的。但如果着眼于个体的话,婆罗门并没有太多劣迹,无论如何人家是读过书讲道理的人,有着“梵我合一”的崇高理想追求。印度废除种姓制度之后,一些婆罗门还帮着努力消除种姓障碍,因为这属于“行动瑜伽”(Karma Yoga),乃是解脱之道。

  婆罗门阶级的权利是可以从事神职、行政职务,而他们的义务就是得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就得学习梵语以及各种印度教传统经典、哲学、医学等知识,学好这些长大以后才能当一名合格的神棍,有资本跟在那些土邦大公身边混饭吃做一名“食客”,再不济也能在一些寺庙挂单,帮人做法事糊口。所以不少婆罗门神职人员过的日子,除了有夫妻生活家庭生活之外,其实就跟和尚差不多,虽然社会地位很高,但物质生活相当清贫,很大程度上靠人施舍,加上各种清规戒律又多,花天酒地锦衣玉食那是不存在的。

  婆罗门祭司就跟中国请到家里做法事的和尚是差不多的,只不过他们的社会地位更高

  话说那个艾扬格种姓的T.K.六岁起就学习各种梵语读写和吠陀经典等,年轻的时候四处求学,家里一度穷得揭不开锅,靠做法事化缘为生。直到1914年在瓦拉纳西的一场哲学辩论活动中胜出,受到了土邦主的青睐,从而时来运转,能够继续留在瓦拉纳西潜心继续学习。

  T.K.在瑜伽的研究和练习方面,相当有天赋,当然那个时候他学习的自然是以“梵我合一”和“解脱”为目的的传统瑜伽。另外T.K.对阿育吠陀传统草药学也颇有心得,要知道医学知识在过去是一名神棍能否取得他人信任的重要筹码,要是当年的约书亚不懂给人看病,他后来也就成不了后来的耶稣基督了。

  然而T.K.后面的一段经历故事的真伪就扑朔迷离了,有一些研究者“至少听过五个相互矛盾的说法”,当然这种情况发生在“谜一样的印度”实属正常。

  按照其中某个版本的故事,T.K.在1918年前后前往喜马拉雅朝圣,寻访另一位据说已经掌握了七千种体式的瑜伽大师。但是这位大师住在西藏境内的冈仁波齐(Kailash),所以得要获得当时西姆拉总督欧文(Irwin)的许可才能出国。碰巧这位总督当时患有糖尿病,T.K.应邀在西姆拉教了他半年瑜伽体式,总督糖尿病得到好转。总督欧文很高兴,在1919年提供了人力物力安排T.K.前往西藏(这情节听着跟孙悟空给朱紫国国王看病差不多)。T.K.在冈仁波齐山脚下的一个山洞中果然找到了那位瑜伽大师,那位大师将一本瑜伽秘籍《Yoga Korunta》传授给了他。按照T.K.的说法,这本秘籍是五千年前瓦曼仙人(Vamana Rishi)所写,大师传给他的原本,由于保管不当被蚂蚁吃掉了,不过他住在山洞里的七年半时间里,已经把这本廓尔喀语写的秘籍全都背诵下来了。

  T.K.回到南印度之后,不管有没有在喜马拉雅得到秘籍真传,可以肯定的是他领悟到了哈达瑜伽强身健体和治疗疾病的功效有机会帮他飞黄腾达,决定将之发扬光大。

  在迈索尔土邦主的支持下,T.K.开始著书立说,开设瑜伽学校,以古代仙人秘籍的名义,将瑜伽体式与现代体育中的体操相结合,开发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式哈达瑜伽——结合呼吸法,通过过渡动作(Vinyasa)将单独的静态体式(Asana)连成了一组组流畅的体操动作。现在我们可能会觉得这很稀松平常,就跟我们的广播体操似的,但在当时那可是革命性的,一下子就把“照片”变成了“视频”,如今这种瑜伽被称为“流瑜伽”(Vinyasa Yoga)。

  与此同时,T.K.舍弃了大部分的宗教内容,淡化传统瑜伽的精神目标,并且跟唐僧一样收了一些神通广大的徒弟。

  Indra Devi,一个在印度成为电影明星的拉脱维亚人,也是第一个学习现代瑜伽的女人,1939年在粉丝宋美龄的上海家中,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瑜伽课。1948年在美国好莱坞日落大道开设了瑜伽工作室,将瑜伽带入好莱坞。享年102岁。

  K. Pattabhi Jois,在T.K.瑜伽理论基础上继续将阿斯汤加流瑜伽(Ashtanga Vinyasa Yoga)发展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1948年在迈索尔成立了阿斯汤加瑜伽研究所,形成了“迈索尔风格”。然而由于后来爆出了对学生进行性骚扰的丑闻,Jois的人生留下污点,享年93岁。

  B.K.S. Iyengar,大名鼎鼎的艾扬格,是T.K.的小舅子,20世纪最伟大最出名的瑜伽修行者。他在1966年出版了著作《瑜伽之光》(Yoga Dipika),堪称现代瑜伽圣经,史无前例地描述了两百多种瑜伽体式,而且用西方人所熟悉的动物、器物、植物来命名这些体式。在艾扬格之前,有记录的瑜伽体式从来没有超过过一百种,从此开创了艾扬格体式流派。享年95岁。

  从11世纪到21世纪,有描述的瑜伽体式数量变化,暴涨始于艾扬格的《瑜伽之光》

  师父T.K.自己享年100岁,尽管对他在喜马拉雅的经历存疑,但看到这些师徒们长命百岁的铁证,瑜伽延年益寿的功效不证自明(个人觉得高度自律的生活方式起到了关键作用)。如今全球流行的瑜伽练习,都可以追溯到这个人——“现代瑜伽之父”蒂鲁马来·克里希那马查里亚(Tirumalai Krishnamacharya)。

  T.K.开创的这种瑜伽,在现代瑜伽分类中被归类为“姿势瑜伽”(Postural Yoga),把瑜伽从一种精神修行,变成了体育锻炼。然而这其实并非T.K.及其徒弟们的本意,在1990年代,K. Pattabhi Jois两个美国徒弟回到老家后发明了“力量瑜伽”(Power Yoga),Jois本人对此公开表示“非常失望”,称其为“无知的健美”(Ignorant Bodybuilding)。

  T.K.重新发明的瑜伽依然是以“阿斯汤加”传统为基础的,所以全称是Ashtanga Vinyasa Yoga,要求“三法合一”——调身的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不求梵我合一,但求身心合一。

  所以除了姿势瑜伽之外,如今其实也有训练身体、心灵和精神的“心身瑜伽”(Psychosomatic Yoga)、强调专注和冥想等心理技巧的“冥想瑜伽”(Meditational Yoga),只是这些都远远没有姿势瑜伽那么风靡和具有传播性,关于这点只说一句你就能懂——冥想打坐和凹造型,哪个更适合发朋友圈?

  因此大多数现代人对瑜伽的刻板印象就是那些千奇百怪的体式,体式在现代瑜伽中被大量地滥用,有些人一味地追求体式的标准,反而导致了身体的损伤,与瑜伽的理念完全相悖。这也就是为什么文章一开头我基友强烈反对跟着视频学瑜伽:

  在T.K.奠定的现代瑜伽教育理论中,应当以“绝对独特”(absolutely unique)的方式对待每位学生,因为修行瑜伽的方式因人而异,瑜伽在不同人眼中是截然不同的事物,需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用他们最能理解的方式去教导。

  纪实摄影师,专注印度社会文化、喜马拉雅传统文化等主题。自2012年起深入印度社会拍摄专题,驻地印度田野调查。2018年迎娶印度拉达克姑娘为妻,目前定居南印度。微信公众号:随水文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