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随着最后一名犯罪嫌疑人赵某的落网,浦江公安成功侦破一起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该团伙主要以微商形式出售“三无”减肥产品,一瓶进价仅为90元的产品对外销售时最高可达700多元,客户在网上下单支付钱款后,销售人员再通过快递寄送至客户指定地点。
经查,2019年9月,对自己身材不满意的朱某,在微商赵某处购买了一款减肥保健食品,并从中发现了“商机”。于是,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朱某明知该减肥食品含有违禁添加物“”,仍选择成为销售代理。2020年7月,认识同为减肥产品售卖者的王某后,朱某又继续扩充产品种类,从王某处购买了含有更高成分“”的产品进行售卖,并发展了5名下级非法代理人员。该团伙通过网络销售减肥食品,共计非法所得90余万元。
其中,最早由美国雅培制药公司研发,1997年在美国获准上市。作为一种季胺类药物,其二级和一级胺代谢产物分别抑制中枢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及多巴胺再摄取。从而一方面抑制食欲中枢,减少热量摄入,另一方面使脂肪消耗增加,增加能量消耗,达到部分减肥的效果。
尽管1997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该药用于减肥,但是,也由于的头疼、口干、心悸、厌食、便秘和失眠等副作用,以及的肾上腺素能活性具有增加心率和升高血压的潜在危险。因此,2010年1月21日欧盟叫停所有含成分的减肥药在欧盟地区的销售和使用。
2020年10月8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也叫停。同一时期,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停止了在中国大陆的生产销售。但显然,即使我国明确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制剂和原料药,仍有不良商家为了利益在减肥产品里添加。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案例也并非孤例,非法减肥药屡禁不止,其背后原因值得人们的深思。
从需求端看,众多网红减肥药都用着如出一辙的套路,包装着高大上的概念,又给竞技宝jjb人以“无污染”的错觉,使得年轻人不仅不讨厌,还可能为赶时髦而争相追捧。加上社会对“以瘦为美”的极力鼓吹,“网红减肥药”天然就迎合了这种畸形的消费观,并且有越演越烈之势。从供给端看,减肥药成本低,利润大,冒险生产和销售几个月,就可能赚得盆满钵满,以至于一些人不惜铤而走险。
但事实就是,减肥,从没有捷径可走。妄图通过违禁药物而达成减肥目的,最终都将以身体的损伤而付出代价,而不惜铤而走险销售减肥药的非法行为,最终也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