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真人app下载,因为BMI(真的是个没啥鸟用的粗略数据)算下来都挺正常,皮下脂肪看起来也尚可,不过事实上内部脏器的脂肪、血液脂质都严重偏高。
所以很多公司体检结果一出来,总会有不少人说,“看起来也不胖,怎么就脂肪肝/高血脂……”之类。
这种体重正常但内脂超标的人群有个分类叫,TOFI(thin-outside-fat-inside),外瘦内脂,也有直接翻译成偷着肥、偷肥族的。
十多年前的数据,TOFI人群在正常体重者中的占比已经接近15%——国内本来有规律运动习惯的人就不多,加上肥胖率较欧美还低不少,这样一反差,我估计在咱们这TOFI人群的比例会更高。
很多看起来清瘦的老年人,恰恰是TOFI的高概率人群。因为他们的瘦只是因为日常摄入少+肌肉量流失,体内脂肪未必低。
不过当下测体脂/内脏脂肪的家用类仪器极不精准,绝大多数人不到生病或体检都不会做全身核磁/CT,这就出现开头说的,内脏脂肪超标但自己未必知道的情况。
反倒那些经常运动的胖子,就算大腹便便,可能皮下脂肪堆积丰厚、内脏脂肪还真不见得一定就超标了(代表性的,对抗比较强的篮球、重量级拳击选手等)。
大量摄入垃圾食品的不一定就是胖子,垃圾食品也不光光是汉堡炸鸡,早餐常见的油条麻球汤圆……热量又高营养又单一(偏偏都很好吃)。
低热量饮食这里不展开了,网上各种减脂食谱搭配,低热量饮食能坚持一两个月,内脏脂肪就会非常明显的下降——可问题是人类基因先天眷恋高糖高脂高盐,绝大多数低热量饮食在口感和饱腹感上都完全没法和“垃圾食品”相比。
我们以前开玩笑,减肥餐有两个凡是,「凡是好吃的都是不健康的,凡是健康的都是不好吃的」,长时间的低热量饮食相当遭罪,对绝大多数人都是煎熬,极少极少极少人能坚持下来。
坚持过程还可能影响身心健康,出现情绪低落自我怀疑之类的心理问题。半途而废后则很可能报复性饮食,非常恐怖的弥补,反而内脂短时间极速再次提升。
另外一点,很多低热量饮食食谱做不到根据个体量身定制,直接照搬或者自己想当然的控制摄入,非常容易营养缺失。某些营养过量和某些营养缺失,恰好是现在人类饮食最常见的问题。
强度较低的有氧慢跑,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坚持下去,且跑步时长和跑步距离的提升会非常显著,减脂者自己也能得到很正向的鼓励——比如我认识很多人,一开始400米都跑不下来,连续跑一个月左右,基本都能一步不走的顺利完成5公里,持续跑上半个多小时。
具体怎么执行有氧慢跑这里不洋洋洒洒展开了。刚开始跑步的人,尽量用自己能稳定持续的速度去跑上相对较长的时间即可(七八成力)。初跑者可能也没专业的跑步装备,也不太理解很多跑步数据,这些都慢慢来。首先关注的数据,跑步时长>卡路里>心率>距离>配速。
我是比较反对刚开始跑步就过度在意心率这个数值的,你不是跑马拉松不是为了追求某个距离的成绩,研究自己心率区间意义不大,反而容易受困于心率、变得跑不下去。只要你能跑起来,这些概念了解后,后续再慢慢买装备、慢慢去量化遵照。
先靠自己体感判断,跑起来再说。不管多慢,你能持续跑上20分钟,这第二种方法就成功一半了。
另外身体也会在暗中帮你。进行中底强度有氧运动时,身体的供能系统趋向于燃脂供能——存在内脂过高的情况,身体所燃烧的脂肪中,内脏脂肪比例很高。
简单来说,身体自己也会优先去动用附着在内脏周围的脂肪、把它们作为燃料先用掉。即便消耗的效率不那么高。
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训练,代表性的就是HIIT和各种跳操,跑步中的间歇跑等。
如果都不具备最最最基础的有氧能力和运动习惯,直接进行高强度训练无异于自杀,杀死的还有减脂的热情。跟不上节奏后,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与其这么丢人,还不如继续做个沙发土豆、继续吃垃圾食品。
高强度训练对人的要求很高,属于对体脂有严苛要求、或希望很高效实现目标的硬核运动者。
比如马拉松的短时间高强度训练(200-400米间歇跑),跑圈比较认可的是全马成绩达到330以内,那间歇跑对提升成绩会很有帮助。否则绝大多数4小时开外的选手,日常训练中完全可以考虑舍弃间歇、或每月进行至多2-3次即可。全马330,是以实际平均约4分55/公里的配速持续跑上42.2公里,在所有能跑完马拉松的里面也就20%左右。
低热量饮食,最有效果,但最难坚持。中途退出和营养摄入缺失的风险极高,投入的时间物力成本并不会低;
有氧慢跑,比较有用,最容易坚持,可以每阶段提供肉眼可见的成就(跑得更远/时间更久),投入的时间物力成本基本都能承担;
高强度训练,非常有用,对绝大多数减脂者门槛很高,除了容易退出放弃,也会有一定伤病风险。属于高阶玩家考虑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