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B竞技宝app权威研究:12种习惯或增加消化道癌症风险看看你占了几个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23-01-09 19:00:23

  消化道癌症在我国十分高发,据IARC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于2020年3大消化道癌症(肝癌、胃癌、食管癌)的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分别为121万、107万,占了全球的46%和50%。可见,消化道癌症在我国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其中主要原因与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有关。

  全球知名杂志《胃肠病学》上刊登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涉及2.7万多名成年人,时间跨度长达20年(1991-2011年),期间进行8次随访,详细记录了志愿者基本健康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最终发现:我国2011年将近50.4%的消化道癌症(以肝癌、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为主)都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包括胃癌(59.8%)、结直肠癌(56.5%)、食管癌(48.5%)肝癌(35.2%)。

  另外,在该研究当中还显示,有12种生活方式与消化道癌症关系密切,排在首位的是吸烟,占了13.2%;后面排名依次为红肉食用量过多、肥胖、饮酒、高钠(盐)摄入、水果和蔬菜食用不足、加工肉类食用量高、身体活动不足、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乳制品食用不足以及经常食用腌制食品。

  吸烟饮酒的危害我们自不必赘述,但是为什么“红肉摄入过多”会成为消化道癌症的第二大诱因?

  其实,早在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将红肉列为2A类致癌物(在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但对人致癌证据不足)。

  其中一部分风险来自于红肉当中的饱和脂肪酸,这类物质进入体内后可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同时还会刺激胆汁酸分泌并进入十二指肠,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后,可形成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可促进结直肠致癌物的形成;另外,红肉当中的血红素经高温烹饪进入肠道后可被代谢成具有细胞毒性并促进致癌物生成的因子,从而提升患癌风险。

  红肉当中的脂肪含量比较高,摄入过量,可导致热量超标,如没有及时消耗可转变成脂肪,最终引起肥胖。

  红肉进入体内后经肠道细菌分解,可产生一种叫TMAO的气体,这种物质如果广泛存在血液中,可增加血液浓度、降低血管通透性、使血管变脆,更易形成血栓,伤害血管。

  红肉当中含大量的亚铁血红素、饱和脂肪酸,在烹饪期间,产生的烧焦部分可能含AGE,可影响胰岛素分泌,进而诱发糖尿病。

  当中含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尤其是肥肉,过量摄入,可提升血清胆固醇,进而提升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BMJ上刊登的一项大型美国研究,涉及53553名年龄在30-55岁的医护人员,这些参与者每四年完成一次食物频率问卷(FFQ),最终发现:过量摄入红肉,尤其是加工红肉,与更高的死亡风险有关。

  看到这,相信不少人都存在一个疑问,红肉带来的风险那么大,那红肉还能吃吗?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红肉并非不能吃,因为它当中含有的优质蛋白、丰富的血红素铁都是人体所必需的,不可替代的。所以,红肉不是不能吃,而是要注意方法。

  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乔岩提醒:健康人1周红肉的摄入量最好1斤,最好6两。尤其是老年人、“三高”等疾病患者尽量少吃,1周控制2~3次,1次1两。

  吃肉的时候不要盯着一种,而是要混着吃,畜禽肉、鱼等都要摄入。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建议的摄入量为:畜禽肉280-525g/周,鱼肉类280-525g/周。

  在烹饪肉类食物的方法上尽量选择蒸煮,文火加慢炖(烹调时间2.5h),jjb这样红肉当中的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含量最低,吃肉的风险也最大程度降低。

  豆制品当中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例和动物蛋白很像,但饱和脂肪低、也不含胆固醇,所以用它代替部分红肉对健康也大有好处,平时可摄入增加大豆、豆腐、豆干等豆制品的摄入。

  如熏肉、腊肠、火腿肠等,当中多含一定量的亚硝酸盐,过量摄入可提升胃癌、肝癌等癌症的发病风险。另外,不合理加工还容易产生多环芳烃、杂环胺等有害物质,也可进一步增加患癌风险。

  总结:红肉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物,经常会接触到,但错误的食用方式可提升癌症的发病风险,所以,大家要注意避免。一般来说,“红肉”只要适量吃、做好荤素搭配,基本没啥问题,可放心吃。

  参考资料:[1]《近3万中国人研究:这12种行为容易助长消化道癌症风险》.e药环球·2021-09-03[2]《世界卫生组织:红肉是致癌物!以前吃的肉都成毒药了?》.科普中国.2018-12-29[3]《每周吃6两红肉,刚刚好》.健康时报.2017-07-12[4]《红肉可以这么吃》.老年健康报.2021-01-1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