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以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正深度融合,有力地推动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稳步向前。
作为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北京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有着得天独厚的禀赋条件,科学健身已成为市民生活的新时尚、城市发展的新动能。8月25日下午,北京市政协围绕“发展体育社会组织,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主题召开专题协商会,与会政协委员、体育行业代表,以及市体育局、民政局、教委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标建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要求,从强化规范引导、完善支持体系、增强造血功能、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入协商,为更好发挥体育社会组织作用,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建言献策。
北京市政协长期关注首都体育事业发展,连续多年围绕相关议题建言资政、开展民主监督。早在2016年健身,北京市政协就围绕《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开展立法协商;2021年,围绕“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如期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召开议政会;2022年,围绕“用好奥运遗产,推动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召开议政性主席会议。
今年,根据北京市委确定的《北京市政协2023年协商工作计划》和《政协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由北京市政协教卫体和文化文史委员会于5月至8月牵头组织开展了“发展体育社会组织,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专题调研。
从市政协教卫体和文化文史委员会主任陈冬介绍的调研情况中了解到,此次调研组成员“阵容”强大,邀请了来自民革、民盟、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等5个派北京市委会,东城、西城、大兴、怀柔等10个区政协,市民政局、市体育局等相关政府部门,以及部分全国政协委员、首都体育学院和北京体育大学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联合调研组。调研组突出理论武装,坚持问题导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既有深入体育健身场馆、体育社团这样“解剖麻雀”式的实地考察,也有问卷调查、网络议政等征集民意的“线家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体育组织座谈交流,最终形成四个方面共12条建议的调研报告。
调研组认为,无论从结构、规模、覆盖面上看,还是从指导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实际效果看,本市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从组织力量上看,目前登记的市级体育社会组织126个、区级体育社会组织514个,备案的全民健身团队11928个,每万人拥有体育社会组织5.8个。社会体育指导员6.7万名,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13名,提前超额实现发展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北京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进入了深刻转型的关键期,呈多元化、专业化发展特点。人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多样化需求和迫切的愿望,信息技术赋能体育运动的大趋势,体教、体医、体旅融合的广阔前景,等等,都给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此,调研组的共识是,应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体育社会组织。要坚持首善标准,全面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把人民群众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实现北京市体育社会组织健康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北京“双奥”效应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用好北京奥运遗产,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作用,以体育赛事带动体育产业,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中,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体育组织”和“体育社会组织”,这两个概念有什么不同?调研组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引领,坚持学习为先,厘清了“体育组织”“体育社会组织”等概念的内涵。
调研组认为,体育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为实现体育方面的共同目标,按照一定结构形式结合起来,根据特定规则开展体育活动的社会实体,一般包括体育行政部门及其事业单位、体育社会组织、营利性体育组织、未经依法登记的“草根性”体育组织等。
体育社会组织是体育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健身,主要是指以发展群众体育为目的,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成立或在街道、乡镇备案的非营利性组织,一般包括体育协会、体育民办非企业单位(即体育类社会服务机构)、体育基金会、备案的体育健身团队等。
调研发现,当前北京市体育社会组织还存在组织管理不够规范、支持体系尚不健全等问题,比如,一些体育社会组织功能定位不清晰、不明确,在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缺少支持,影响了日常运行和作用发挥。
比如,会上,民进会员、北京葆力阳光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牛立明说:“在相关政策文件中,更多是对于体育社会组织管理和发展进行宏观指导,未被细化成客观外显的管理指标和标准操作流程。有的体育社会组织自律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
在视频连线中,北京市东城区健身操舞协会会长刚毅提到,作为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在日常活动中确实遇到了专业人才、资金支持、活动场地、办公场所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协会的发展。她在发言中表示,希望能尽快出台针对体育社会组织和专业人才的激励性政策,完善职称晋升政策。对于公益性和公共性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建立健全减免税政策。统筹公共场馆资源,将可用于公共服务的时间段公开发布,为协会公益服务提供场地支持。统筹系统内办公场所资源,为协会免费或者低收费提供具有标识性的独立办公室、共享办公空间。
牛立明建议,要进一步明确政策主体,制定相应的配套方案和实施细则,比如有关政府购买社会体育服务的详细准则、帮扶资金的使用与分配、体育社会组织考评办法、体育社会组织从业者培养评定等,同时,还应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实现硬性保障和以奖代补;加强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估,逐步完善自律机制的建设。
“要强化规范引导,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陈冬在阐述调研报告时表示。调研报告提出,要坚持分类指导、规范管理开屏体育,出台《北京市促进体育组织发展的指导意见》,适应首都高质量发展要求,明确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实行分类指导,实现差异化发展。完善法规,制定《北京市体育社会组织管理条例》,出台《北京市体育组织监管工作暂行办法》,加强有效监管。
体育社会组织在运动项目推广、健身指导、赛事组织、国民体质监测、全民健身政策宣传、服务保障国家重大任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发挥作用这个角度看,近些年,北京市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每年组织各类群众性赛事活动400余项、5万余场,1400万人次参与,“百队杯”足球赛、“和谐杯”乒乓球赛、世界华人篮球赛等在内的60余项赛事已经形成品牌,形成了“群众天天有活动、社区(行政村)月月有赛事、街道(乡镇)年年有运动会”的生动局面。其中,8月初开幕的第40届“百队杯”足球赛,吸引了1376支队伍参赛,参赛队伍数量创下了近20年来新高。
肯定成绩的同时,调研组也指出,体育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一些体育社会组织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党建对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引领功能未得到充分彰显。
“坚持创新发展,发挥专长优势。”调研组建议,要大力支持体育社会组织申办、承办有影响力的国内或国际体育赛事和活动,指导研究制定团体标准,引领和规范行业发展,建好用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目前北京市有6.7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些社会体育指导员发挥的作用不一,有的一年能为群众服务几百次,有的则一次都没有。”在视频连线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石景山区武术协会秘书长赵国亚坦言。他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评定、表彰,给予相应的荣誉和激励,在主流媒体宣传报道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先进事迹,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知晓度。完善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增加经费投入,开展更多接地气的志愿服务活动。
北京是千年古都,也是“双奥之城”,拥有中华体育精神和奥运精神的深厚底蕴,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特殊优势。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李扬薇在现场互动交流时表示,举办体育比赛可以充分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情,建议进一步提高办赛水平,多开展一些适合中老年群体参与的项目,进一步发挥体育社会指导员的作用,同时,依托自然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与现代体育运动相结合的消费新场景。
今年5月成立的北京市体育组织行业党委为功能性党组织,要加快探索依托属地党组织培育发展党员渠道,积极争取党建工作岗位,统筹推进党建工作经费得到实质性保证。
对此,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叶氏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在发言中建议,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从业人员、会员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健身指导等活动。充分挖掘体育资源,依托体育场馆设施建立体育文化宣传阵地,面向群众、青少年学生群体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北京冬奥精神和新时代女排精神等,开拓体育社会组织的红色阵地,筑牢体育社会组织的红色堡垒,亮出体育社会组织的红色招牌,输出体育社会组织的红色能量。
调研报告指出的问题、对策,与会人员的好建议、好声音,都得到了在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回应,到会听取意见的北京市副市长刘宇辉认真记下大家的真知灼见,并作出详细回应,介绍下一步工作举措。
“此次专题协商会发言针对性强,协商氛围浓,彰显了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特点和优势。”北京市政协主席魏小东肯定了会议协商效果并表示,市政协将深入学习习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论述,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政协优势,围绕发展体育社会组织、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重要问题持续深入调研、协商议政,围绕国家和北京市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民主监督,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为推动首都体育事业发展,厚植社会基础、营造良好环境、汇聚强大合力。